在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老师们常常会留意到一个特别的现象:许多孩子在穿鞋子时,总是习惯性地将后跟踩在脚下,即便鞋子款式并非拖鞋,也执意如此。起初,这一行为被当作孩子调皮或偷懒,但随着长期观察与研究,老师们逐渐意识到,这个看似随意的举动,实则与自闭症儿童特殊的脚部触觉感知及固定动作模式密切相关。
在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老师们常常会留意到一个特别的现象:许多孩子在穿鞋子时,总是习惯性地将后跟踩在脚下,即便鞋子款式并非拖鞋,也执意如此。起初,这一行为被当作孩子调皮或偷懒,但随着长期观察与研究,老师们逐渐意识到,这个看似随意的举动,实则与自闭症儿童特殊的脚部触觉感知及固定动作模式密切相关。
自闭症儿童的感官系统往往异于常人,他们对触觉刺激的反应尤为敏感或迟钝。对于这些喜欢踩鞋后跟的孩子而言,脚部与鞋子后跟变形后的柔软材质接触,能带来一种特殊的触觉反馈。这种反馈可能是舒适的、熟悉的,能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。同时,重复踩后跟的动作,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,符合他们对秩序和规律的心理需求,一旦被打破,就可能引发不安甚至情绪崩溃。
为了帮助孩子们改善这一行为,星贝育园的老师们进行了诸多尝试。首先,从理解孩子的需求出发,老师们并没有强硬地纠正孩子踩后跟的行为,而是耐心地与孩子沟通。虽然孩子们可能无法用言语清晰表达感受,但老师们通过温和的语气、肢体动作,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和理解。在日常交流中,老师会指着孩子踩扁的鞋后跟,轻声询问:“这样踩踩,你的小脚丫是不是觉得很舒服?” 以此建立与孩子的共鸣。
在改善鞋子的触觉体验方面,老师们下足了功夫。他们为孩子挑选鞋底柔软、后跟有弹性衬垫的鞋子,让孩子在正常穿鞋时,也能获得近似踩后跟的舒适触感。同时,尝试在鞋子内部增加一些柔软的垫层,调整鞋子的包裹感,减少孩子因脚部触觉不适而产生踩后跟的冲动。此外,老师们还引入了一些带有趣味元素的鞋子,如卡通图案、会发光的设计,试图通过新颖的视觉刺激,转移孩子对踩后跟行为的注意力。
在引导孩子改变行为模式的过程中,老师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。他们会先鼓励孩子尝试正常穿鞋几分钟,每当孩子做到时,就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,一个贴纸、一个拥抱,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得到认可。随着时间推移,逐渐延长正常穿鞋的时长,帮助孩子慢慢适应新的穿鞋方式。过程中,老师们始终尊重每个孩子的节奏,不急于求成,给予充分的时间和耐心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星贝育园的孩子们在穿鞋习惯上有了明显的变化。曾经一刻也不愿正常穿鞋的孩子,开始愿意穿着舒适的鞋子自由活动;那些对踩后跟行为十分执着的孩子,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,尝试接受新的穿鞋方式。这些改变不仅让孩子们的脚部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,也让他们在生活自理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。
在星贝育园,每一个孩子的特殊行为都被认真对待,每一次尝试都饱含着老师们的专业与爱心。通过对孩子穿鞋子踩后跟行为的深入研究与引导,学校不仅帮助孩子们克服了生活中的小难题,更在这个过程中,探索出了适合自闭症儿童的个性化教育康复方法,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。